首页 > 最新要闻

【工人伟大 劳动光荣】义县总工会:产改频发力 大“义”通坦途 发布日期:2025-05-06 09:32 浏览人次:46次

近年来,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义县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紧紧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目标任务,持续在深化产改工作上频频发力,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让广大产业工人提素质、强本领、得实惠,让大义之州旧貌换新颜,日益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。


整体布局 做深做细

搭台唱戏,织密网络。成立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,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责任,协调统筹推进产改工作开展。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议,积极争取党委支持,定期向县委汇报产改工作,得到县委主要领导肯定和批示;各成员单位主动担责,切实把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,强化思想政治引领,联合14家单位出台实施意见,推出九方面28项具体举措。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,重视从技术能手、青年专家、优秀工人及农民工中发展党员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近职工,开展职工红色教育和工人宣讲1000余场,强化工会与党校合作,共建红色教育基地。


典型引路,试点先行:出台《义县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》,选取非公企业典型,分期分批开展试点工作。编发《义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专报》12期,广泛宣传产改工作经验成果。发挥“义县总工会”微信公众号、“职工桥”视频号等官方网络阵地作用,形成矩阵效应。

技术赋能 做大做强

助力职工技能提升,打造高技能职工队伍,是产改工作的重头戏,也是实现义县全面振兴、全方位振兴的重要保障。


县总工会牵头制定《义县产业工人培训工作三年行动(2023-2025年)实施方案》和《任务计划清单》,建立“2+6+20”工作体系,强力推进产业工人培训。借助锦州工匠学院,开展“订单、定制、定向”式培训,组织参与技能培训、技能大赛等近万人次,产生创新成果200多项,创造经济效益约6.2亿元。把农民培训成产业工人:以补贴服务方式,鼓励农村转移劳动力学习技能,百余名农村转移劳动力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证,实现持证上岗,人均月工资达4500元。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倾斜:贯彻“放管服”举措,建立完善以企业等用人单位为主体、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,推动技能等级认定与工资增长挂钩。

创新创效  做精做专

结合省总“1+3+7+N”工作体系、市总工会“13523”工作部署和全县“12235”发展战略,锁定工作目标,开展职工“五小”创新成果评比、“师带徒”、创新创效奖推选、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。常态化开展创新活动:建立个人岗位创新、师徒传承创新和团队协同创新相互融合的工作体系,培养劳模(职工)创新工作室15个、师带徒岗位技能传帮带近百对、创新示范岗70个。县总工会把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培训成效的试金石,各成员单位积极搭建职工素质提升大舞台,承办省、市级赛事,构建多层级竞赛格局,不断扩大竞赛有效覆盖范围。指导县职业院校深度整合各类资源,通过送教到岗、送教到人等方式,培育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,为义县储备一批未来工匠,为义县经济发展储蓄后续动能。

精准服务  做稳做实

深入开展集体协商,做实职工增收工程,打破层级壁垒模式,在七里河工业园区创新组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指导站,本着“小切口 大服务”的原则,“四化”协同运行。切实建成了服务园区企业职工的加油站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“桥头垒”。2021年以来,指导站工作先后获得全国总工会和省委、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,接待全国各地工会调研学习百余人次。2024年,全省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指导站成功举办。强化劳动关系风险监测:牢牢把握工会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,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,在“美好生活,民法典相伴”、律师团巡回咨询等活动中持续发力,先后服务企业60余次,解决实际问题110多个。坚持兜底保障和提升发展并重,帮助职工家庭2700户次解困脱困;完善常态化梯度帮扶长效机制,筹集资金500余万元开展“四季送”、“女职工两癌筛查”等活动,惠及职工22500余人次。推动辽宁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,动员基层工会46家,惠及职工3011人。:建成“工会驿站”、“户外劳动者服务站”、“女职工关爱室(角、空间)”、“职工活动中心(广场)”40余处,“工会林”1处。


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,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。近几年,在产业工人中,树立榜样力量,积极开展的劳模、五一劳动奖章、奖状和工人先锋号选树工作硕果累累、捷报频传。目前全县省级创新工作室5家,市级创新工作室9家,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8个,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9人,全国工人先锋号1家,省级五一劳动奖状1家,省级工人先锋号1家 。


     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义县新篇章的实践中,广大产业工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干劲,信心满满,阔步前行,迈向更高远的目标、更美好的明天。他们开心的笑容,在岁月深处定格,成为大凌河畔最美的风景。

来源:义县总工会

编辑:陈思霖

校对:李奇

主编:葛芯



评论


乖,登录后才可以评论!